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品

《建筑的意境》
共收录7条的句子
作者:萧默
简介:这是一本关于建筑艺术欣赏的随笔集。 本书是建筑史家萧默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书稿通过文化解读建筑,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 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 01.
    形体就是组成建筑形象的点、线、面,体按照所谓的形式美的法则如主从、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对位、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和光影等构图规律,并综合运用他们,造成既多样又统一的完整构图,显出图案般的美和有机的组织性,并取得某种风格
    —— 萧默《建筑的意境》
  • 02.
    西方建筑是一种以是石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肇兴于公元前两三千年的爱琴海地区和公元前一千以来的古希腊,也融合了一些古埃及和古代西亚建筑的某些因素。公元前两世纪罗马共和国盛期以后,西方建筑体系长期以意大利半岛为中心,流行于广大欧洲地区,近代又传到美洲和澳洲。欧洲建筑以神庙和教堂为主,还有公共建筑、城堡、府邸、宫殿和园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风波激荡的多样面貌。新潮迭起,风格屡迁,虽代有继承仍表现出明显的断裂性,大致说来有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与俄罗斯、基督教早期、前哥特(罗马风)与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古典复兴和折衷主意等许多风格的递相出现。若以曲线展示,可以认为是一些似断似续、时间颇有重叠的许多波状折线的不断涌现。
    —— 萧默《建筑的意境》
  • 03.
    我们置身在太和殿广场之上,又会有另一种感受,整体建筑采取院落院落方式组合,向横向发展,大殿最高处只有30多米,但其性格内涵表现得似乎更加深沉而丰富:庄重严肃显示了“礼”,“礼辨义”强调区别君臣尊卑的等级秩序,渲染天子的权威;平和宁静蕴含着“乐”,“乐统同”,强调社会的统一协同,维系民心的和谐安定,也规范着天子应该躬自奉行的“爱人”之“仁”。在这里既要保持天子的尊严,又要体现天子的“宽仁厚泽”,还要通过壮阔和隆重来彰示皇帝的统治下这个伟大帝国的气概。
    —— 萧默《建筑的意境》
  • 04.
    古代世界大约存在起个主要的建筑体系,埃及、两河流域、泛印度、中国、古代美洲、西方(欧洲和近现代以来的美国)以及伊斯兰。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发展,只有中国、西方、和伊斯兰留存至不急用以前,至今仍延续着自己的生命或仍在发挥着影响。其中又以中国和西方两个体系发源最早、流域最广、成就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 萧默《建筑的意境》
  • 05.
    “反对片面强调其艺术性,违反建筑本性,将建筑整体当做一种纯艺术,以突出自我表现追求奇、特、怪为目的”
    —— 萧默《建筑的意境》
  • 06.
    材料的质感、色彩、光泽、纹理、本身就是构成整体建筑形象没的要素;材料构成的构建呈现的结构美(力的传递逻辑)和构造美(构件穿插交合的逻辑性)也是建筑美的重要组成;更重要的是,材料是构成整座建筑外部或者内部艺术形象――形体和空间最重要的要素,只有通过他们,“建筑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 萧默《建筑的意境》
  • 07.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神学观念相当淡漠的中国人,更重视的是一种内在精神的不朽,对于“身外之物”包括建筑,总是持以一种相当现实的态度,不追求永恒。西方基于对永恒的神性向往,总是持以一种现实可视的不朽,长期以来凡重要的建筑都用石头建造。
    —— 萧默《建筑的意境》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作者

简介:萧默,1937年7月生于湖南衡阳。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曾在新疆从事建筑创作,1963年调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建筑历史研究15年。198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建筑艺术研究室(后改所)前主任、前所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建筑意》辑刊主编。曾创办《建筑意》辑刊。曾应印度政府之邀赴印度、应韩国建筑历史学会之邀赴韩国进行学术访问,并曾赴欧洲、东南亚、埃、土等十余国考察。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中国紫禁城学会顾问、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及多种书刊编委。 主要著述:《中国建筑艺术史》(此书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天竺建筑行纪》、《营造之道:古代建筑》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