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控

美好句子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当前位置:

句子控

作者

龙应台的名言
龙应台的名言
共收录649条的句子
简介: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制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 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母亲应美君,浙江淳安人。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的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 01.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 龙应台《目送》
  • 02.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 03.
    人生的聚,有定额,人生的散,也有期程,你无法索求,更无法延期。
    —— 龙应台《天长地久》
  • 04.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 05.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 龙应台《目送》
  • 06.
    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 07.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 龙应台
  • 08.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龙应台《目送》
  • 09.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 龙应台《目送》
  • 10.
    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 龙应台《目送》
  • 11.
    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 12.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 龙应台《目送》
  • 13.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 龙应台
  • 14.
    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 龙应台《目送》
  • 15.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 龙应台《目送》
  • 16.
    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 龙应台《野火集》
  • 17.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 龙应台《目送》
  • 18.
    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 龙应台《不相信》
  • 19.
    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 龙应台《目送》
  • 20.
    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 龙应台《目送》
  • 21.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将来你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 22.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 龙应台《目送》
  • 23.
    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 龙应台《目送》
  • 24.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 龙应台《目送》
  • 25.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 龙应台《目送》
  • 26.
    如果可以重来一遍,我会少一点傲慢,少一点吝啬;如果可以重来遍,我会认真地用我的语言跟你分享内心深处的事。
    —— 龙应台《天长地久》
  • 27.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送的目光。” ——龙应台
    —— 龙应台《目送》
  • 28.
    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 龙应台《目送》
  • 29.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 龙应台《目送》
  • 30.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
    —— 龙应台《目送》
查看更多

点击下载 句子控App ,查看更多好句

图标

TA的其他作品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作者龙应台。借这本书龙应台和21岁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6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目送》

《目送》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最强新作,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作者曾说自己当上母亲后开始上「人生的课」,且自谦成绩不佳,而她口中这堂困难无比的课,正是我们所有人必上且百味杂陈的一堂课,正如她在一文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从牵著幼子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孩子青春期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著年迈父母亲中滋味自己为人女儿的过往,人生充满一去不返的背影与目送,龙应台书里处处是我们感同深受的亲情滋味,篇篇有让人沉吟难忘的人生情景。
《这个动荡的世界》

《这个动荡的世界》

在书中,龙应台以理性之笔评说世界风云,以知性之思探究多舛命运,以感性之情抒解人生悲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的足迹所及,更是深深的思索、长长的叹息。 理性、知性、感性相交融的龙应台,行数万里路,集十年精华,推出精彩新作《这个动荡的世界》。她走过交织着仇恨、暴力与祈祷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笔触伸进这块灾难之地的历史背景。她走过把革命与贫穷当作旅游商品出售的社会主义古巴,告诉我们,卡斯特罗的子民们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她走过在巨大的历史创痛中挣扎着的东欧和德国,发现历史的伤口早已绷开,眼泪与义愤却难以使其痊愈。她还走过经历了一次次民主洗礼的台湾岛,不由得感叹:当政治责任由独裁政体转到个人肩上时,个人顿时发现自己体质的虚弱……龙应台说:这是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很重要的一部书。
《我的不安》

《我的不安》

本书是杂文集,作者带着读者走进不同的地域,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历史。龙应台是一个充满了“不安”的文化批评者,因此她也会带给读者各种各样的“不安”,她在这本书中,用她的观察,她的眼光,带领读者走进不同的地域,去感觉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书中收录《理解上海男人》、《我想成为一个新加坡人》、《台北即景》、《人真的很脏》、《秋天》等七十余篇文章。 写作是因为我的不安。写作对我而言,或对所有的艺术创作者而言,都是因为在灵魂最深密、最隐藏之处,有某种不平衡,或者称之为苦闷,这不安必须有个去处,有的人是去喝酒,有的人是二十四小时工作,有的人是自杀,而像我们这类的人是去书写。
《女子与小人》

《女子与小人》

《龙应台自选集:女子与小人》是一本有关女人的书,书中多次写到了女人所扮演的角色,辑一是写身为妻子,好的工作是“男主外,女主内”;辑二是写当了妈妈以后,好的任务是教育好孩子,“小人”明显的是指孩子。在《龙应台自选集:女子与小人》中龙应台把一个母亲与两个孩子间的人伦之情描写得细入毫末。有些堪称是发人之所未发,譬如同在稚龄,大孩子因为母亲给了老二较多些关照,就心生妒意,那细节是如今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不易虚构的。 女性在吸取知识上着重于快捷,而不重深入,所以不要买卡尔・杨或佛洛伊德写的大部头的心理书。女人如果能够深入地去研究一个大题目的话,她也就不会是个女人了。

下载句子控App

随时随地发现好句